元宇宙視域下 如何推動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

發表於 2022-09-18 17:51 作者: 元宇宙之心

近日,上海圖書館東館啓動首次大規模讀者公測,邀請市民提前體驗。上圖東館的建設目標是:“全媒體時代的復合型圖書館”、“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圖書館”。在這裏,可借閱的圖書、可使用的座位、可參與的活動與可利用的空間,都能實現預約,既保證便利性與公平性,也促進了個性化服務。

除了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浦東另外兩個文化地標——上海博物館東館以及世博文化公園內的上海大歌劇院,都將文化數字化轉型作爲其建設的重要目標。上博東館也在積極推進博物館“新平台”“新終端”建設,整合共享數字文博資源,實現智慧管理,推進智慧服務。浦東的三大文化地標都希望能夠將自己打造成爲卓越的城市“第三空間”,一個能讓民衆在闲暇時便會想要走入的休闲放松的社交場所,實現文化設施的引領作用,更大程度滿足人民群衆的文化需求。

筆者認爲,在推動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可以以“第三空間”理論爲基礎,爲數字化轉型指引方向,該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學家雷·歐登伯格提出,“第三空間”是除了家庭(第一空間)、辦公室(第二空間)以外不受功利關系限制的場所,在那裏沒有家庭角色的束縛,沒有職場等級意識,不受功利關系限制,是人們釋放自我、自由交流的社交場所,具有自由、寬松、便利的基本特徵。

數字化轉型是公共文化機構變革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新技術的作用,激發文化機構活力,加強供需調配與精准對接,滿足用戶文化需求。事實上,許多文化機構已經在着手數字化事宜,但存在數字化程度不足,長期處於“淺灘區”,難以觸及文化機構筋骨等問題。而元宇宙的出現,似乎能爲解決該問題帶來轉機。

關於元宇宙賦能文化機構“第三空間”建設的探討,筆者近期在《圖書館論壇》網絡首發了一篇《臨境圖开:元宇宙視域下圖書館“第三空間”建設》的文章,從理念和技術兩個角度討論了元宇宙如何賦能圖書館“第三空間”建設,鑑於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將研究主體從圖書館延伸至公共文化機構,將探討置於文化數字化轉型的視角,進一步分析闡釋元宇宙視域下公共文化機構“第三空間”建設的理念、技術及其方案。

一、理念:元宇宙賦能“第三空間”建設

筆者認爲,元宇宙蕴含“第三空間”理念,包括自由、平等、個性化、多元化、社交屬性、展示自我。在這個理念的引導下,變革原有不徹底、不成熟、不夠人性化的數字化轉型建設思路,增強人本意識,拓寬並增強公共文化機構服務。

(1)自由——超脫現實的自由感。元宇宙能使用戶體驗到超脫現實世界的自由感,一是環境的自由感,虛擬現實技術爲用戶營造一個寬松和愜意的環境;二是資源獲取的自由感,通過數字人文和區塊鏈等技術,整合更多資源,保護知識產權;三是服務供給的自由感,以虛擬數字人作虛擬館員提供服務,提高服務質量。

(2)平等——人人可及的平等。元宇宙能夠緩解中國公共文化機構的不平等現象,一方面,用戶可以創建富含濾鏡的專屬形象進入虛擬空間,享受身份平等式服務。另一方面,虛擬服務將會更加成熟,用戶可以利用終端,享受更優質更平等更多元的文化資源與服務。

(3)個性化——基於情境感知的個性化推薦。基於情境感知的個性化推薦是一種更精准、更細粒度的推薦方式,元宇宙能夠滿足文化機構开展情境感知的個性化服務的條件,獲取更爲全面的數據,能充分挖掘用戶的需求和偏好,爲其匹配精准的個性化信息服務,實現各種情境下用戶與信息服務的自適應。

(4)多元化——不受場所束縛的多元化場景。元宇宙能率先從空間維度提升文化機構的多元服務水平。元宇宙的虛擬空間是由數據構成的,在技術與基礎設施成熟的情況下,該空間可以是無限延展的,進而通過數字孿生、虛擬原生、虛實相融方式構建出多元化場景。

(5)社交屬性——更爲強大的社交功能。元宇宙具有強大的社交功能,能增強文化機構的社交屬性,一方面是提供豐富的线上社交場景,拉近社交距離,更易於交友;另一方面是提供多樣的信息交流方式,提升信息效率與價值。

二、技術:元宇宙重塑“第三空間”場景

毋庸置疑,數字化轉型的重點仍是技術革新,元宇宙作爲新興技術的集大成者,必然能爲文化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筆者認爲,可以利用元宇宙的底層技術重塑文化架構場景,具體如下。

(1)虛擬數字人強化參考咨詢或者解說服務。根據館藏資源,以及與用戶交互的日志數據,構建基於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虛擬數字人,使與用戶的交互更多地被賦予智能化、情感性和思想性等特徵,通過用戶畫像,再針對需求給予個性化的回答,並以三維立體化的形式呈現參考資源。

(2)交互技術創新教育體驗場景。交互技術能夠通過加快進入沉浸狀態的速度和加深沉浸狀態的深度兩方面賦能公共文化機構的社會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構建精細的多元教育場景、增強遊戲化互動和智能化的教學評價三方面。

(3)UGC/PGC/AIGC革新內容生產場景。此處重點闡述AIGC,它將成爲元宇宙視域下最不可或缺的內容生產方式,AI從輔助生產走向主導地位,能夠根據需求自動生成內容,並精准推送給用戶,彌補數字內容需求和供給間的缺口,有效解決“內容荒”的問題。

(4)區塊鏈技術助力數據保護場景。在隱私保護方面,區塊鏈技術以其匿名公鑰加密、去中心化、智能合約等特徵,多角度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區塊鏈能爲公共文化機構的資源和UGC/PGC/AIGC作品確立知識產權依據,採用時間戳技術,保證所有歷史數據的可追溯性和數據獲取的完整性。

(5)電子遊戲技術渲染社交場景。電子遊戲技術爲文化機構中社交場景的建構提供支持,解決多人在线時的場景建構、畫面渲染等問題,使用戶在遊戲中擁有接近現實的體驗,實現娛樂和社交場景的聚合。

三、破局:元宇宙視域下公共文化機構“第三空間”建設方案

未來隨着元宇宙的發展,它能夠打破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的壁壘,實現真正虛實融合、虛實相生。由此,元宇宙視域下的公共文化機構建設也將不再局限於利用元宇宙理念和技術,而將迎來全方位變革,以下筆者提出兩種建設思路,使公共文化機構的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而不再在“淺灘區”徘徊。

一是推進改革性方案,即文化機構入駐元宇宙平台,一方面將公共文化機構的傳統業務和工作人員轉移至元宇宙平台,线上线下聯動服務,變革服務模式;另一方面利用元宇宙平台的資源和特色,創新公共文化機構業務。目前如火如荼在建的臨港科學數字圖書館便是圖書館入駐元宇宙平台,構建元宇宙圖書館的前沿案例。

二是探索革命性方案,元宇宙下公共文化機構未來將以何種形式存在?甚至會不會存在?亦或就會以文化元宇宙的形式存在?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公共文化機構的核心價值在於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群衆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衆文化權益,具有公平性、公益性、多樣性和便利性等特徵。而元宇宙以其自由和平等的特點及技術體系亦能實現公共文化機構的使命,此外還能提供更爲人性的服務,更爲多元的場景,更爲豐富的信息資源,更爲安全的信息保護措施等,提供前所未有的體驗,但有一點無法替代,即公益性,大約是現階段元宇宙無法實現的。

當然,本文中筆者討論主要是想拓寬元宇宙視域下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的建設思路,元宇宙成熟之時,它將不止是一種技術集成體,更是一種社會體系,擁有經濟系統和獨特文明,有可能全面重構公共文化機構的業務,這些都需要研究者和實務界的同仁們能突破傳統思維,放眼未來。 

(作者許鑫系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高校智庫華東師範大學電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梁潔純系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研究生。許鑫教授持續關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型經濟形態,關心新興技術治理,本專欄以“產業與治理”爲主題,探討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前瞻性問題。)

來源:元宇宙之心

標題:元宇宙視域下 如何推動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684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你可能還喜歡
熱門資訊